2017年春季8-10年级经典名著英文班-阅读书单
Advanced English Class (8-10 Graders)
Day | Date | Time | Location | Instructor |
Friday | 1/20 – 5/5 | 6:30pm – 8:30pm | In-class or Live-Online | Dr. Jiang |
Saturday (New) | 1/21 – 5/6 | 10am – 12pm | In-class or Live-Online | Dr. Jiang |
Saturday | 1/21 – 5/6 | 6:30pm – 8:30pm | In-class or Live-Online | Dr. Jiang |
我们一起读……
1) 约翰·史坦贝克的 《托蒂亚平地》(Tortilla Flat by John Steinbeck)
约翰·史坦贝克(John Steinbeck,1902年-1968年),出生于加州的萨琳娜斯(Salinas)的美国作家,曾获得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。其主要代表作有《愤怒的葡萄》、《伊甸园东》和《人鼠之间》。
父亲是第一代到美国的德国移民。史坦贝克曾经断断续续在斯坦福大学上学,直到1925年他正式退学,打算全力成为一名作家。他的作品大多以北加州为场景。史坦贝克的首次得到评论家的赞赏,是他在1935年写的小说Tortilla Flat,他因此获得了加利福尼亚联邦俱乐部的金牌奖。这个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萧条时期,一些年轻人在加州Monterey,Tortilla Flat区的经历。
斯坦贝克将现实主义与崇尚原始的浪漫主义相结合,在命运与土地紧密相联的贫苦农民身上发现美德。他的小说表现这些人的无助,干旱可能迫使他们背井离乡,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来临时他们又首当其冲。
2) 《堂吉诃德》(Don Quixote, by Cervantes)
诺贝尔文学院和瑞典图书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,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位作家推选《堂吉诃德》为人类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,击败了英国作家莎士比亚,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和多斯托耶夫斯基的作品,夺得了”世界最佳小说”的称号。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:“在欧洲所有一切文学作品中,把严肃和滑稽,悲剧性和喜剧性,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……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《堂吉诃德》。”
《堂吉诃德》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(西班牙语: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,1547年-1616年)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。故事背景是个早就没有骑士的年代,主角堂吉诃德幻想自己是个骑士,梦想改变世界的一切不公平,哪怕仅凭自己单枪匹马……
《堂吉诃德》被视为西班牙黄金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,以及整个西班牙的文学典范,也是现代西方文学的奠基作品之一以及最早的西方典范小说之一。对书中主角堂吉诃德的评价呈现多样化,他被一些人视为坚持信念、憎恨压迫、崇尚自由的英雄,又被另一些人当成沉溺于幻想、脱离现实的典型。
塞万提斯在序言中申明“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”,目的在于“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”。书籍中描绘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期的整个社会,公爵、公爵夫人、封建地主、僧侣、牧师、兵士、手工艺人、牧羊人、农民,不同社会阶层的男女各色人物一共700多个,尖锐无情地批评了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政治、法律、道德、宗教、文学、艺术和私有财产制度,小说也被誉为“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,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”。
3)《我弥留之际》(As I Lay Dying by William Faulkner )
威廉·福克纳(William Faulkner,1897年-1962年),因为“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”,在1949年,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,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。,在其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,他写作了19部长篇小说、125篇短篇小说、20部电影剧本、一部戏剧。
《我弥留之际》是福克纳的第七部长篇小说,它始终被认为是20世纪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。标题来源于荷马的《奥德修纪》卷十一,其中阿伽门农对奥德修斯说:“当我弥留之际,长着狗的眼睛的女人不会来合上我的眼睛,因为我要去见冥王”。全书共分59节,包括了15个人物的内心独白。
小说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技巧,多叙事者,章节长度也参差不齐。小说延续了之前作品的意识流风格和家族叙事,1931年福克纳曾对记者说该书是他“最好的小说”,作者曾向人推荐它作为阅读自己作品的入门书。不少评论家认为这是他最复杂的作品,融合了悲剧性与喜剧性,难以归类。
4) 《西线无战事》(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by Erich Maria Remarque)
《西线无战事》是德国作家雷马克(Erich Maria Remarque)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战小说。发表于1928年。作为文学上新的里程碑,《西线无战事》反映了一名普通士兵真实的战争经历,被称之为“所有时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。”
在这部小说的前言中,雷马克阐明了此书的目的既不代表内心的自白,也非对于某个国家战争行为的控诉,而是给读者呈现了那一代没能逃脱弹片袭击的人们的悲惨命运。他们不明战争的目的性,受到蛊惑而卷入其中。对于炮火的袭击,他们是渺小的、可怜的,甚至是无助的。而对于那些战争的幸存者,持续四年的战争是迷惘的、痛苦的、不堪回首的年代:“自从我们来到这里,之前的生活被彻底切断,战争将我们横扫一空。”这场战争对于年轻的士兵来说是生命的转折点,战争摧毁了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和曾经对于人生的积极理想。对于作者雷马克,这些生逢战争的人们是“迷惘”的一代。他们失去了传统的价值观、信仰和道德规范,失去了家庭生活乃至生命。
《西线无战事》,1930年被拍成电影,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提名,并最终获得第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,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奖的战争电影。
5) 《推销员之死》(Death of a Salesman by Arthur Miller)
阿瑟•米勒(Arthur Miller ,1915-2005)是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,被誉为“美国戏剧的良心”。 《推销员之死》是米勒戏剧创作上的巅峰之作,完成于1949年,是一部相当具有影响力的二十世纪戏剧。1949年首演,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七百四十二场,一举囊括了托尼奖、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,从而使阿瑟•米勒赢得国际声誉。
剧本讲述推销员威利•洛曼悲惨的遭遇。六十多岁的威利年老体衰,不再受到主顾欢迎,只能经常向邻居借钱。他因此时常自言自语,陷入与现实交错的梦幻和回忆中去。他懊悔年轻时没有像哥哥那样去阿拉斯加闯荡,发财致富,又责怪两个儿子不务正业,一事无成。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,全都幻灭了,最后他为了使儿子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,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。临死前,他依然幻想着儿子有了这笔本钱就能出人头地……
报名2017春季经典名著英文课,请联系常春藤指导江宇应教授: 408-982-3425或Email: Dr.IvyAdvisor2@Gmail.Com,微信号:j 9823425,网站:www.theivyadvisors.com。